原标题:健康资讯E览(165):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持续“上新”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群众就医看病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江苏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诊疗服务持续“上新”,让基层医疗有“厚度”,健康服务有“温度”,更好守护群众健康。
上午9点多,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白马镇金马大街的李网贵,来到家门口的金马社区卫生室。“之前有高血压、糖尿病,听说卫生室可以远程‘约’专家进行慢病诊治,我半个月前就赶来了。”李网贵说,当时在村医翁国芳的帮助下,通过“星网计划”专用平台,连接到泰州市人民医院的专家,调整了血压和血糖用药。
这几天,李网贵的血糖控制住了,但有时血压仍偏高,尝到了“星网计划”慢病管理便捷和高效的他,便再次找到翁国芳。翁国芳介绍,以前主要是给村民看看伤风、感冒。后来卫生室有了智慧诊室,增添了和泰州市人民医院联网的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电脑等设备,她也参加了好几次市、区组织的培训,学会了更多的医疗知识。在她看来,有了智慧诊室,让患者、社区(镇村)、综合医院形成紧密型链条关系,实现了慢病管理关口前移。“和百姓的心贴得更近了,村民们也更相信我,经常来。”
“只有做好重大慢病的预防工作才能降低发病率,减少疾病对老百姓的危害。”泰州市卫威廉希尔williamhill生健康委主任全冬明介绍,“星网计划”是泰州市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核心理念在于通过赋能基层,打通慢病管理“最后一公里”,促使慢病患者回归村(社区)卫生室,乡村医生回归慢病防治主战场,医防融合回归整合型管理模式,让“少看病”走进现实。
泰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朱莉介绍,“星网计划”构建全区域一体化防治体系,开展“高、糖、脂威廉希尔williamhill、心、脑”全病种一体化健康管理,提供“防、筛、管、治、研”全流程一体化防治服务。将在疾病筛查规范化、体系建设一体化、服务能力同质化、医疗救治专业化、科研攻关持续化等五个关键环节出实招、见实效,力争打造全国第一个样板点和示范区,促进泰州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在陈家村,村民陈一珍手腕上戴了个手环,外表看上去跟普通运动手环没差别。但是,这个手环背后有个专门的系统,睡眠、心率、步数等基本信息可以直接传到村医的平板端管理平台。白马镇卫生院副院长王后良介绍,医疗机构根据居家慢病患者相关数据监测情况,一般为患者开具15-30天的长期处方;监测数据异常时,智慧系统会自动分类向相应医疗机构派单处置;如需急救,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对患者进行转运,形成以慢病患者为中心,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便捷就医服务闭环。
“现在医院不是等着患者上门看病,而是根据平时的数据监测,主动对慢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病人出院后,平台还可以对其进行监测,在用药、饮食等方面给出指导,降低二次发病的概率。”泰州市人民医院院长陈明龙说。目前,泰州已经完成5个街道46家村卫生室的智慧化诊室改造,有近700名心血管高危慢病患者加入“星网计划”,同时试点建设4个健康社区,3592位65岁以上老人加入。为患者配备可穿戴设备412台。截至目前,监测到数据异常150人次,并进行规范处置,其中提供急救服务3人次。今年,哮喘、慢阻肺患者也有望用上可穿戴背心进行日常监测,村医们的慢病管理又能多一种“利器”。(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探索,走出了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扬州之路,让百姓健康更有“医”靠,幸福更牢靠。
“现在我吃得香、睡得好,越活越年轻!”邗江区双桥街道卜桥社区81岁的老贾,经常和姐妹们在家门口的健康广场一起锻炼身体。她笑着说:“生活在扬州很幸福!”
近年来,扬州秉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实施“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全力推动“健康扬州”建设迈上新台阶,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赵国祥介绍,扬州是全国首批医改试点城市,承担多项医改工作国家级试点。2017年,扬州提出“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并出台行动计划。市第七次党代会把“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列为全市重点抓好的十件大事之一。
扬州在全国较早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推动形成“市域、主城区、县域、基层”四个维度的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在全国创新建设20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达到二级医院标准,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被列为全国基层医改典型案例。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区托育机构布局规划,被确定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实现国家卫生城市七连冠,国家威廉希尔williamhill卫生县、省卫生镇全覆盖。
2023年12月,全国爱卫办公布了2022年度健康城市建设评价结果,扬州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连续三年获此殊荣。
“最近气温波动大,家里老人血糖太高,仪器测不出来了,怎么办?”前不久,市民老夏给广陵区文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的药师徐立梅打去电话。徐立梅立即告诉他怎么处理。老夏说:“有个家庭医生朋友,真方便!”
如今,通过签约式服务,越来越多的家庭医生把健康送到居民家门口。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签约率43.2%、重点人群签约率80.3%,分别较2020年提高8.3%和6.1%。首诊式签约实行“免收一般诊疗费个人自付部分、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10项优先优惠政策,引导居民优先利用签约服务,密切签约双方关系,形成“保健康签家医、有问题找家医”的社会风尚,首诊式累计签约103万人次。
此外,全市还遴选二、三级医院311名医师成为首席家庭医生,成立199个名医工作室、34个联合病房,指导20个基层特色科室孵化中心建设。推广灵活服务协议,对慢病患者提供长处方与3年服务协议,对特殊人群提供28天控糖包、3个月运动包等,并允许跨机构签约。面向重点人群的个性化签约推行“套餐+点单”自选模式,服务涵盖诊疗、护理、检查、康复等项目。将签约服务阵地推向养老照护机构、厂矿企业、产业园区,143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就近就便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在全省率先成立家庭药师工作室,161名家庭药师持证上岗,建成44个家庭药师工作室,为群众提供药箱整理、用药咨询、服药评估等居家药学签约服务。
2023年以来,扬州市成立癌症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等中心,一批医防融合项目相继落地。首批建设24家健康管理型医院,开展重大慢病“防、筛、治、管、康”全周期服务,完成肿瘤等重大慢病筛查干预26.8万人次。
这是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扬州探索。作为全省唯一入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扬州聚焦内涵建设,创新改革举措,全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对2023年15个示范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扬州市取得第一等次的优异成绩。
针对辖区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南通海安市卫生健康委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全城“心电一张网”。2023年1月,海安市224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配备了可穿戴12导联心电记录仪,并实时对接上级医院远程心电智慧信息平台,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精准救治”的高效医疗模式,织就了上下级医院数据互联共享的“心电一张网”。
一年来,“心电一张网”项目累计完成初筛近8000人次,其中,提示危急115人次,均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
在海安市大公镇仲洋村卫生室,村医崔玉青正在为76岁的村民仲济芳做心电图检查。崔玉青熟练地将设备展开后,扶着仲济芳在检查床上躺下,并在她的四肢、胸部等位置用水润湿,确保仪器导电性良好,再将设备连接网络,几分钟就完成了心电图检查。
“心电报告可以在我手机里的‘心电一张网’App实时查看,海安市人民医院远程心电智慧信息平台也会同步看到检查结果。一旦发现异常,会第一时间通知我。”崔玉青看到心电报告显示一切正常,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2023年7月,仲济芳因胸闷、左臂疼痛,来到村卫生室就诊。崔玉青为她做完心电图检查后,海安市人民医院远程心电智慧信息平台立刻发出“红色预警”,提示患者心电图T波改变,建议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由于发现及时,仲济芳被安排住院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狭窄,并接受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经过半年多的休养,仲济芳身体恢复良好,还能在家干些轻体力的农活。“多亏了这个项目,让我能在家门口做上心电图,得到及时治疗!”仲济芳说。
崔玉青介绍,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老人一旦在家中出现不适症状,往往很难得到及时救治。自从“心电一张网”项目实施后,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做心电图,还不收取检查费,同时,上级医院实时进行远程诊断,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第一时间就能转诊到大医院,这对基层老百姓来说非常方便。
在海安市人民医院2号楼5楼的远程会诊中心内,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颜永进等心内科专家正紧盯着大屏幕,认线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上报的各类心电检查信息。在“海安市人民医院心电诊断中心质控平台”上,清晰地显示着近一年来的就诊量分布,其中,孙庄街道通学桥村卫生室位于榜首,一年来,心电图检查高达375人次。
“我们每个心内科医生的手机里也下载了‘心电一张网’App,还建了‘心电一张网’微信群,安排心内科专家24小时在线答疑,为基层村医提供心电图报告分析、患者用药指导等。”颜永进介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只有120分钟,心电图检查是排除心梗、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最简便、最快捷、最经济的手段。以往,由于基层群众对急性胸痛疾病认识不够,加上乡村心电图检查设备缺乏,很多突发急性心梗的患者往往错失救治机会。如今,随着“心电一张网”项目的实施,这一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去年1月,大公镇仲洋村村民吴大妈因突发胸闷、胸痛至当地村卫生室就诊。崔玉青评估病情后,立即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传到海安市人民医院远程平台,诊断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情危急,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海安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第一时间联系120将患者送往该院救治,同时,安排医护人员在导管室做好手术准备。
“坚持生命至上,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可以绕行急诊,无须挂号,直接手术!”海安市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陈进回忆,当天18点15分,救护车将吴大妈送到医院,10分钟后,心内科主任顾顺忠就为患者行心脏介入手术,20分钟后,病变血管成功开通,18点55分手术顺利结束,患者胸痛症状明显改善,转危为安。整个抢救过程真正做到了无缝对接、高效救治。
截至目前,通过“心电一张网”项目,海安市人民医院已成功抢救了20多名心梗患者。
“多亏了家门口的‘心电一张网’,帮我找到了反复胸闷、心悸的原因,治好了我的老毛病。”家住海安街道林桥村的梅大爷一扫往日的病态,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焕发。
原来,古稀之年的梅大爷一直有个“怪病”——时不时出现胸闷、心悸,每次发作时全身出汗,但不发作时又与正常人无异。梅大爷往返多家医院就诊,反复检查却总是找不出病因。“看着老人家多次来院检查,却总是无功而返,我也替他着急,于是建议他在病情发作时,就近到村卫生室查一查心电图。”在一次梅大爷来院就诊时,海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世亚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正是这个建议,让梅大爷找到了病因——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发作时间不明确,即使是长程心电图也很难捕捉到准确的心电数据,而家门口的村卫生室可以做心电图检查,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去年9月,梅大爷在房颤发作时,第一时间来到村卫生室做了心电检查,实时数据上传至海安市人民医院远程平台,很快就被确诊为阵发性房颤,建议患者来院治疗。当月,梅大爷就通过“心电一张网”绿色通道顺利住院,接受了射频消融手术,重获“心”生。
截至目前,“心电一张网”项目累计初筛近8000人次,其中,提示危急115人次,均第一时间转诊至海安市人民医院紧急救治;中度预警近1000人次,均转诊至乡镇卫生院进一步诊治。海安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吴金祥表示,“心电一张网”工程的实施,打通了院前——院中——院后、龙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关键环节,真正把县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患者连接在一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特别是为农村心血管疾病患者撑起“生命保护伞”,使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有效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