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率先’的殷切期许,坚定了我们攻坚克难、实现高端医疗设备‘从0到1’突破的决心。”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院长、研究员周欣记得很清楚,10年前,正是习提出“四个率先”要求的那一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精密测量院前身)的全力支持下,他带领以党员为主体的科研团队开始了世界首台临床“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的艰难攻关。
肺部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相关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比如肺癌就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
“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周欣告诉《中国科学报》,肺部常规影像学检测手段包括胸透、CT和PET等,但这些技术都有电离辐射,并且无法实现肺部通气、气血交换功能的定量检测。磁共振成像无电离辐射,但临床常用磁共振成像无法实现肺部空腔气体成像。总之,传统的临床影像检测设备虽能看到明显的肿瘤等病灶,却难以探测肺部疾病早期气体交换功能和微结构的复杂变化,在以往磁共振成像中,肺部往往是一个无法看清的“黑洞”。
“如果我们能研制出一套更精密的设备‘点亮’肺部,就能提高对肺部疾病的检测技术水平,实现肺部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践行‘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的使命不就是要多做这样的具体工作吗?”怀着这样的初衷,周欣走上探索之路。
2013年,武汉,周欣作为专项首席科学家牵头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用于人体肺部重大疾病研究的磁共振成像仪器系统研制”,开启了无经验可循的艰难攻关。
“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一定要搞出来!”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的周欣就意识到,进口仪器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修不起,因此仪器“罢工”成了家常便饭。“读博士的5年,我大部分时间一边修仪器,一边搞科研。”周欣说,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科研一定要有自主创新。
“点亮”肺部的高端临床成像仪器,当时不仅中国没有,全世界都没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科学家不能搞出来。周欣告诉记者,这不是个人血性使然,而是国家需求的召唤;不是威廉希尔williamhill一腔孤勇,而是站在巨人肩头——精密测量院的核磁共振学科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叶朝辉院士、刘买利院士等几代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让该学科走在国际前沿。
“回来吧,现在中国正大力发展科技。”2009年,叶朝辉院士的一句话让周欣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
从一个人回国到形成“一个连的团队”,从“六块地板砖”到国际关注的实验室,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到实现核心技术指标国际领先,从无数次失败到带领团队在超极化气体制备、肺部气体快速磁共振成像和重建、常规临床磁共振成像装备兼容等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周欣团队不负众望。
截至2019年底,他们研发的医用氙气体发生器已将磁共振信号增强70000倍,让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可看”;肺部快速成像技术将“可看”提升至“看清”;可穿戴式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探头和升降频多通道威廉希尔williamhill射频装置,实现从“看清”到“好看”的飞跃。
2020年初,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2020年1月22日,周欣正在北京与相关部门沟通推进“用于人体肺部重大疾病研究的磁共振成像仪器系统”的医疗器械注册事宜。得知武汉疫情加重的消息后,他坐不住了。
当天下午,他从中国科学院机关搭上出租车,火急火燎地赶往机场。得知搭车的科学家要赶回武汉给医院装肺部成像检测设备,出租车司机一路狂飙,连车费也不要了。“武汉疫情那么严重,你们逆行去拼命,我们‘的哥’做不了别的,就义务开车送您一程吧!”司机的话令周欣感动。
周欣从北京搭乘当日最后一班飞机回到武汉。团队里,不仅周欣,副研究员李海东等几乎所有在外地的党员都往回赶。大家都预感到一场大仗要开始了,作为“国家队”“国家人”,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不能退缩!
“太需要了,能否赶紧安装到我们这里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看到周欣团队最新研制的设备后精神为之一振。疫情中感染者最多发的问题就在肺部,把肺部交换功能病变看清楚,对于病毒致肺生理损伤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都太重要了。
“同意!一台不够就想办法再调几台过去!”收到周欣转达的武汉支援请求,中国科学院党组领导果断指示。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同济医院等疫情防治主战场,中国科学院最新研制出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在全球率先开展新冠患者肺功能临床评估。
疫情期间,为了操作医疗设备、掌握相关数据、服务疫情防控,周欣带领团队和医护人员奋战在诊疗一线。经上级批准,他们成立了以周欣为书记的科研抗疫前线临时党支部,火线开展科技抗疫。
在医院里,周欣和团队成员每天穿着防护服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皮肤因汗水、酒精腐蚀而红肿过敏……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通过研究,他们发现普通症出院患者肺部CT影像和吹气肺功能参数虽无异常,但其气体磁共振成像设备影像显示通气功能有轻微损伤,气血交换功能明显受损……
自疫情发生以来,该团队共对新冠患者3000余人次进行肺部微结构和功能的全面评估,在新冠疫情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疫情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参考。
国产高端磁共振装备在疫情中的出色表现,进一步坚定了周欣团队的决心:心怀国之大者,努力朝着科技高峰攀登,就一定能够做出更多国家需要、造福人民的事情。
2020年9月,精密测量院研制出的新一代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获批全球首个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0年前,周欣团队在启动这项研究时,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已提前起跑。但现在威廉希尔williamhill,我国这项技术成果已领先全球。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中国科学家在越来越多高端仪器的研制上实现跨越。
《中国科学报》了解到,2020年11月,精密测量院与联影集团联合研制出我国首台超高场9.4T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破解了相关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多项核心参数首次冲破“天花板”,实现了我国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的国产替代和完全自主可控。
不仅是在精密测量院,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科学家也陆续研制出世界首台超声深部脑刺激与神经调控仪器、国内首台高清磁兼容脑PET功能成像仪、国内首个大视野高分辨小动物显微CT、国内首款全视场口腔CT设备……它们为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聚焦‘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我们该做什么?”“如何在主题教育中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精密测量院、深圳先进院等院所,一场新的学习热潮正在形成。与其他单位略有不同的是,中国科学院的党员科学家更加注重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科技创新实践,并且更加自觉地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回应时代召唤。(李思辉 刁雯蕙)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黄维院士、李林教授团队与西北工业大学彭勃副教授团队合作,设计出一种用于快速检测人脑神经胶质瘤标志物的双光子荧光探针,该项成果有望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术中导航。
黑色西装,略有些花白的头发,招牌式灿烂的笑容,10月25日下午4时30分,清华大学理科楼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巴克利奖获奖者薛其坤准时出现在媒体面前。2008年,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提出了在磁性拓扑绝缘体中实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方向,引发各国科学家竞相投入实验。
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单位,在此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中国电科在陆海空天布设了航天测控通信网,并为交会对接打造了性能更优异的激光交会对接雷达等关键设备,全力保障任务成功。
10月26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F(以下简称“长二F”)遥十七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随后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
近年来,广西钦州浦北县坚持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三农”、促振兴,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25日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表示,这次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成果组团亮相,院士轮番登台,科技大秀云集,观众络绎不绝……不久前举行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盛况空前。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科学家主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报告称,他们发现了新的FRB,每个仅持续百万分之一秒(1微秒),是迄今观察到的“寿命”最短的FRB。
人类比机器更擅长综合泛化。美国纽约大学科学家团队此次用证据表明:神经网络能掌握与人类相似的系统泛化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
初秋时节,在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运来瓜菜育苗基地内,一株株蔬菜苗长a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筛苗移盘、搬运装车。
光明日报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杨舒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近日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2009年起,薛其坤联合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多个研究组,组成攻关团队,一起从拓扑绝缘体研究方向尝试“攀登这座科学高峰”。
金秋十月,记者走进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菖蒲塘村,田地里闪耀着点点金黄。“这金色可不是稻谷哩。”菖蒲塘村驻村唐金生拉着记者走近一瞧,原来是一个个硕大饱满的香柚躲在宽大的绿叶后面,露着“头”呢。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和新疆尔自治区气象局组成的科考团队,日前在昆仑山脉海拔5896米的卧龙岗建成多要素自动气象站。
时隔2年,他又将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见证中国空间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汤洪波也成为目前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
失败是学习、科研中绕不过的槛。无论意外还是失败,这都是迈向科研“高光时刻”的必经之路。
水稻绿色丰产优质高效无人化栽培技术现场观摩评议会近期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