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的驱动下,2020年7月国务院深化医改工作任务文件中,释放支持国产医疗设备进院信号。医疗设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与核心技术的突破得到空前重视,各地陆续出台支持政策,加速大型国产医疗设备进院。高性价比的国产医疗设备将更受青睐,迎来新一波的收入增长。
医疗设备是医疗器械品类最多的领域,应用广泛;可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分为专业医疗设备和家用医疗设备,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以及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具有决定性作用。
整体归纳看,医疗设备领域主要包括了影像设备、康复器械、医疗机器人、放射治疗设备、透析治疗设备、激光治疗设备、呼吸与麻醉设备、内窥镜等。在政策场景、技术场景以及消费场景的叠加驱动下,康复器械、手术机器人、胶囊内窥镜等新业态、新场景迅速崛起,并具有较高的资本活跃度,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一)整体特征:市场规模最大威廉希尔williamhill,从低端产品为主向中高端的多功能产品布局转变
医疗设备是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最大的领域,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约占整体医疗器械的50%;其市场规模约是高值耗材的3倍,体外诊断的5倍。目前,国产医疗设备企业正积极调整战略布局,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开发转变,加速全领域不同产品的贯通。此外,医疗设备将趋于多功能,更紧凑、更微型、更智能、更网联的产品特征将进一步凸显。
从细分赛道规模上看,影像设备和康复器械是医疗设备领域中规模较大的细分赛道,市场份额均接近800亿元,规模占比合计已超过65%。内窥镜、透析治疗设备、激光治疗设备、放射治疗设备规模在100-300亿元;医疗机器人国内尚处于起步发展期,呼吸与麻醉设备发展相对平稳,市场规模均不足百亿。
,重点细分领域市场规模的平均增速为18%,其中康复器械、医疗机器人、透析治疗设备、激光治疗设备均在平均线以上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且医疗机器人的增速最快;而内窥镜、影像设备、放射治疗设备、呼吸与麻醉设备增速在10-15%区间,市场增长相对平稳。
(三)国产化率和企业数量:细分赛道产品国产化以低端产品为主,中高端产品仍以外资企业为主导
医疗设备的国产替代是当下行业发展主旋律。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在《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中指出每个城市改扩建1-2所现有医疗机构,每省份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另一方面,各省陆续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国产大型医疗设备进院,高性价比的国产医疗设备迎来市场机遇。
,康复器械的整体国产化率较高,生产企业数量超过200家,但因国内企业尚未掌握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制造仍以低端产品为主,代表性企业有鱼跃医疗、诚益通、钱璟康复等。放射治疗设备整体国产化率超过50%,主要是由于伽玛刀国产替代率高,并已实现较大出口;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高端市场基本被医科达、瓦里安、西门子等外资企业所垄断;射波刀则被外资巨头安科瑞高度垄断。透析治疗设备、激光治疗设备、影像设备、呼吸与麻醉设备、医疗机器人整体国产化率在20-30%之间,本土产品同样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内窥镜赛道国产化率低于5%,外资垄断的市场格局突出,国内生产企业不足50家,布局相对薄弱。
在重点细分赛道中,影像设备市场规模最大,医疗机器人增速最快,内窥镜国产替代率最低,是医疗设备领域中最值得关注的赛道。
(一)影像设备:医疗设备第一大细分赛道,GE、西门子、飞利浦三大外资企业主导,联影、万东等本土企业加速中高端产品突围
影像设备是医疗设备领域规模最大的细分赛道,市场规模接近800亿元,占比超过35%;主要产品包括CT、MRI、超声、DR和PET等。CT产品,GE、西门子、飞利浦、佳能等外资企业占据90%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以64排以下的中低端产品为主,以东软、联影、安科等为代表;而128排及以上产品国产替代率约为1%。核磁共振设备,GE、西门子、飞利浦三家外资企业占据80%的市场份额,本土企业中联影布局领先,正加速1.5T超导型等中高端主流产品开发突围。超声设备国产品牌以价格优势占据中低端市场,产品销量占比五成,但销售额占比不足30%。DR产品国产化率高,已超过80%,国内企业超过100家,以万东、安健为代表。整体而言,影像设备技术壁垒高,投入资金大,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扎实的技术沉淀与差异化的产品布局。
(二)医疗机器人:资本关注热点领域,神经外科、骨科、血管介入和口腔手术机器人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医疗机器人是当前快速发展的热门医疗设备细分赛道,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50%。根据应用场景可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目前国内医疗机器人产品仍处于研发和临床阶段,仅有天智航、安翰医疗、柏惠维康、华科精准等少数企业的产品上市。医疗机器人是机器人与医疗器械结合新兴发展的赛道,颇受资本投资关注。2020年国内医疗机器人领域有23家企业获得融资,其中手术机器人领域13起,融资数量和金额最大。我国的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骨科、血管介入和口腔机器人领域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并有希望实现全球领先。
(三)内窥镜:硬镜外资企业占据90%以上份额,软镜日资企业奥林巴斯一家独大,新型内窥镜正崛起
内窥镜可分为硬性内窥镜和软性内窥镜,以及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磁控内窥镜、3D打印内窥镜等新型内窥镜。硬性内窥镜市场规模约占内窥镜市场整体的50%,以日资、德资企业为主导,卡尔•史托斯、奥林巴斯、史赛克、狼牌等合计占据90%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本土企业中沈阳沈大硬镜市场份额最高,但占比仍不足5%。软性内窥镜国内市场同样由外资企业主导,奥林巴斯一家独大,占据了近9成的国内市场份额。新型内窥镜胶囊胃镜外资企业尚未进入,本土企业正在崛起,以金山科技、安翰科技为代表,磁控胶囊胃镜设备成本仅为传统胃镜检查进口设备的10-15%,国产设备的15-30%,在成本、渠道上逐渐形成优势。
随着政策场景、技术场景、以及消费场景的变化,国内医疗设备进入国产替代的加速期。各级医院对医疗服务赋予的设备功能价值与临床价值具有多样化要求,对低、中、高端产品的需求不同。在低端产品优势的基础上,本土企业应深入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向中高端产品挺进,在外资主导的格局下形成突围之势。威廉希尔williamhill威廉希尔williamhill威廉希尔williamhill